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慧源哲学茶座第353期|| 中央美术学院于帆主讲“时间的异化:当代电影中的时间旅行”

来源: 时间:2023-11-20 点击量:

通讯员:罗利妹  摄影:毛乙炜  责任编辑:张瑛 舒年春

2023年11月17日下午18点30分,慧源哲学茶座第353期在bevictor伟德咨议室(东五楼432)举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于帆老师受邀以“时间的异化:当代电影中的时间旅行”为题与bevictor伟德师生分享交流。本次讲座由归伶昌老师主持,张瑛老师、易刚老师与谈,袁辉老师参加活动。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近四十余名员工热情参与。 

于帆老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于帆老师主要介绍了时间异化的含义。他首先从三个基本维度来分析时间:编织世界的基本维度即作为物理性的时间;衡量世界的基本维度即作为度量单位的时间;理解和评价世界的基本维度即作为价值观的时间。其次强调“异化”是指人创造出来,又反过来控制和限制人的力量,但时间异化不易被察觉。接着提出“机械时间的霸权”,指被划分了的机械时间成为一种监控人们生活的标准,不但使人们的生活秩序化,而且迫使人们与其生活保持一致。而这种所谓的“科学的”、“客观的”时间观念已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使得其他类型的时间想象变得十分困难。在此基础上,于帆老师提出“为什么谈论电影?”这个问题,随后从巴赞与“木乃伊情结”的角度对电影进行精神分析,指出电影是人类对抗时间的当代形态。 

在第二部分,于帆老师概述了当代电影中时间旅行的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时空穿越——未来:时间的新发现”,其共同点是未来的缺失或是对未来的悲观预期。第二种类型是“行尸走肉——现代人的自我面对”,其内核是现代性焦虑即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努力与异化力量的侵蚀和威胁之间的矛盾。第三种类型是“黑镜——‘弗兰肯斯坦情结’的当代幽灵”,即我们努力塑造一个更好的自我来代替现实中不完美的自我,真正的我变得不再重要,甚至最终可被取代。

在第三部分,于帆老师总结指出电影是当代时间观念表征的试验场。各种关于时间表征的力量都可以在电影中展现,而我们也都可以保持试验的精神,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谈人张瑛老师和易刚老师对于帆老师从当代电影时间旅行的角度解读时间异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种电影叙事语言的解读方式为哲学的授课和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接着,袁辉老师与在座的同学们与于帆老师就如何把握哲学话语与日常话语的度、电影语言模式对于哲学学习的帮助、不同电影中时间观的选择以及如何在电影创作中平衡哲学语言与导演自身的叙事语言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最后,主持人归伶昌老师对本场讲座做总结,对于帆老师和参与讲座的师生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于帆简介:

于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编剧、导演,2018年获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东亚学者奖。影视代表作:《记忆碎片》《理想照耀中国》等。电影作品《用户名:辛迪》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作品《桃花源记》入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bevictor伟德·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BETVLCTOR伟德·(中国)网页版-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